
圖1: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北亞地區副總裁張保建(右)為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總經理邵登祥頒發E-Freight認證。
民航資源網2010年5月31日消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IATA,簡稱“國際航協”)27日宣布中國航空貨運供應鏈邁入新時代。國際航協的電子貨運項目正式在中國大陸實施,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成為第一個符合電子貨運國際標準的國內機場,而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oration Limited,簡稱“東航”)旗下的中國貨運航空有限公司(China Cargo Airlines Ltd.,簡稱“中貨航”)是第一家按照電子貨運國際標準運營的中國貨運航空公司。中國大陸是全球第26個提供無紙化航空貨運的電子貨運目的地。
國際航協的電子貨運計劃是“簡化商務”項目中的其中一項,旨在優化服務和降低成本,實現航空貨運無紙化運營。在國際航協的倡導下,該項目獲得了全球航空行業的廣泛支持,航空貨運公司、貨運代理、地面處理商、承運商和海關均參與其中。國際航協電子貨運計劃有效地移除了航空貨運所需的12種重要紙質文件,因而簡化了航空貨運的流程,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節省成本。目前,全球平均貨物運輸時間6.5天,實施電子貨運后將節省一天的時間。
電子貨運項目在中國實施后,通過電子通關和無紙化流程,貨運時間平均節省24小時,其它中國機場亦可從電子貨運項目中獲得同樣巨大的效益。國際航協冀望將天津機場的成功經驗推廣至其它中國機場,提高中國航空貨運業的整體競爭力。
圖2: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北亞地區副總裁張保建(右)為中國貨運航空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高培頒發E-Freight認證。
根據2010年4月29日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首次實際測試的結果,貨主三星通訊及三星電子報告出口轉運時間節省24-28小時,進口方面也節省了近8個小時。天津三星通信副總經理邱偉民先生表示:“通關和物流的環境,對我們公司的經營至關重要。電子貨運實施后,由于物流時間的縮短,我們的產品能夠及時地發送到客戶手里。天津口岸環境的改善,提高了三星公司市場競爭力。”
目前,全球已有26家航空公司,127個機場和192家貨代成功實施了電子貨運。據統計,中國每年有700萬張主運單交易,貨運銷售額逾280億人民幣,承運總重量403萬噸,占全球貨運市場的10%*。電子貨運的全面實施將為中國航空貨運業節省4.2億人民幣的文件處理費用,行業間接獲益更高達40億人民幣。
除國際電子貨運外,在2010年6月,中國也將在6個目的地城市,即廣州、大連、上海、廈門、深圳和無錫,推廣國內電子貨運項目,8家中國大陸主要航空公司參與了此項目。
天津機場電子貨運項目的順利實施,是整條航空貨運供應鏈上所有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國際國內的貨運代理包括中國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Sinotrans)、中菲行國際物流集團(Dimerco)、嘉里物流(Kerry Logistics)、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中外運敦豪全球貨運代理(DGF)和康捷空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Expeditors)。參與航空公司有中國貨運航空(China Cargo Airlines)、中國國際航空(Air China Cargo)、銀河航空(Grandstar)、長榮航空(EVA)和長城航空(Greatwall Airlines)。天津機場電子貨運聯合工作組于2009年6月開始工作,如期完成項目達到了國際航協電子貨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