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5月28日,國航西南分公司B-6226號空中客車A319飛機成功試飛西藏阿里昆莎機場。圖為國航西南分公司與民航局、機場領導共賀試飛成功。
民航資源網2010年5月29日消息:5月28日清晨,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簡稱“國航”)西南分公司一架空中客車A319飛機從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升空后,展翅飛越雪峰冰川,于上午9點平穩降落在世界海拔第三的西藏阿里昆莎機場(簡稱“阿里機場”),標志著西藏自治區第四個民用機場驗證試飛獲得圓滿成功。這是阿里機場迎來的首架民航客機,亦標志該機場完成首航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即將正式投入運營。
機場海拔世界第三
阿里機場位于阿里地區獅泉河鎮西南,海拔高度4274米,僅次于海拔4334米的昌都邦達機場和海拔4280米的四川康定機場。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D級,跑道長度4500米,總寬度60米,可滿足空中客車A319等高原機型的起降要求,航站樓建筑面積約3900平方米,設計年旅客吞吐量12萬人次,于2006年開始規劃,2007年5月破土動工,工程總投資16.4億元,是西藏和中國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民航局”)“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
圖2:驗證機組在著陸過程中佩戴上氧氣面罩防止高原缺氧。
雖然阿里機場選址經過反復勘察,投入巨資建設,也配備了先進的通訊導航系統,但飛行阿里機場仍面臨一些現實問題,極大增加飛行難度。由于機場海拔高,空氣含氧量僅有海平面的一半,導致飛機機械性能出現至少40%的嚴重降效;天氣復雜,當地八級以上大風時間累計長達120天,風向復雜多變;機場地處喜馬拉雅山脈與岡底斯山脈圍成的山谷地帶,起降航路上均有高山障礙物,飛機起降只能在蜿蜒的山谷中繞行。多種因素交織,使飛行員技術水準和心理素質面臨嚴峻考驗,要求機組的每一個空中轉向和每一次高度、速度變化操控都必須精確無誤。“相比西藏現役機場,阿里機場還有兩個增大飛行難度的特殊因素”,據國航西南分公司副總經理李云川介紹,“一是由于植被稀少,機場白天升溫迅速,溫度高和海拔高會導致飛行性能雙重衰減,嚴重降低起飛業載,飛機只能利用上午起降,機場全年累計適航時間不足平原機場的一半。另外,阿里機場距最近的新疆和田機場550公里、距拉薩機場1100公里,可供選擇的備降機場航距遠、條件復雜。綜合以上因素,決定了阿里昆莎機場的飛行難度超過拉薩貢嘎機場和昌都邦達機場,可比肩國內飛行難度最大的林芝米林機場。”
試飛創造高原飛行新紀錄
國航西南分公司對阿里試飛高度重視,將之視為落實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會議精神,促進西藏民航事業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此次試飛由國航西南分公司總經理陳志勇帶隊,配備由李應、陳東程、謝東、周兵四名資深機長組成的精英機組。清晨5點30分,試飛機組駕機從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升空,于8點30分飛抵阿里機場空域,隨即開始驗證試飛科目。試飛機組運用衛星定位RNP精密導航和傳統地面儀表導航兩種導航程序,駕機輕盈地掠過兩旁的高山峻嶺,在跑道低空精確完成了雙向進近降落、模擬一臺發動機失效后實施單發應急著陸和復飛離場等計劃程序,于30分鐘后平穩降落在阿里機場,驗證飛行獲得圓滿成功。由于機場海拔超過4000米,驗證機組在著陸過程中佩戴上氧氣面罩防止高原缺氧。“同時運用傳統導航程序和RNP精密導航程序對新機場進行試飛,這在國際民航界也尚屬首次”,試飛組興奮地說,“它開創了中國民航高原飛行的一項新紀錄。為提升阿里機場的運行保障水平,今后國航將主要運用RNP精密導航程序執行航班任務。” 民航局適航司、飛標司、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管理局、中國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區管理局(簡稱“民航西藏區局”)和空中客車公司(Airbus S.A.S.)技術專家隨機親歷了驗證飛行。
圖3:國航B-6226號飛機平穩降落在阿里昆莎機場。
RNP(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精密導航技術,是利用飛機自身機載導航設備和全球定位系統引導飛機起降的新技術。運用RNP導航對地形復雜、氣候多變的西部高原機場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廣作用,能夠大幅減少天氣原因導致航班延誤、返航的現象,增強高原機場的航空客貨運輸能力,節約燃油和機場建設投資,同時,提高安全飛行品質。按照規劃目標,中國民航將在2016年完成傳統導航向RNP程序的過渡。目前,國航西南分公司擁有實施RNP改裝的空中客車A319飛機12架,空中客車A330飛機4架、波音757飛機4架,組建起國內規模最大的RNP項目機隊,先后在拉薩、林芝、九寨、邦達、玉樹5個高原機場實施精密導航程序飛行, 利用此技術開通拉薩機場夜航航班,結束了拉薩機場43年無夜航的歷史。該公司已成為國內啟動RNP項目最早、RNP運行機場最多、適用機型最多、應用最成熟的航空公司,在國際民航界RNP運行領域也居于領先地位。
試飛程序完成后,國航西南分公司特地組織25名阿里地區社會人士和農牧民代表乘飛機在獅泉河上空繞飛一圈,讓他們首次從空中盡情俯瞰自己的家園。
為阿里插上騰飛的翅膀
國航西南分公司總經理陳志勇介紹,阿里機場試飛成功后,國航西南分公司計劃首先開辟成都——拉薩——阿里往返航線,目前正在積極籌備各項開航事宜,以不斷滿足西藏民眾的航空需求。據民航局業內人士透露,計劃在6月底實施阿里首航。
圖4:當地藏族民眾迎接首架民航客機抵達。
阿里地區面積34.5萬平方公里,地處西藏西北部、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山縱橫,河道密布,是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匯聚之地,號稱“千山之巔、萬川之源”,“世界屋脊的屋脊”。此前,公路是該區唯一的交通運輸方式,與拉薩路途相距1600公里,是西藏七個地市中離拉薩最遠的地區,單程開車翻山越嶺即耗時4天,交通運輸長期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修建機場是阿里各族民眾的共同期盼。
阿里機場通航后,阿里至拉薩只需一個半小時,至成都不到四個小時,對當地經濟、特別是旅游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阿里地區擁有眾多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其中被佛教、印度教等眾多信教徒視為“神山”的岡仁波齊和“圣湖”瑪旁雍錯最為著名。根據西藏旅游部門規劃,阿里計劃打造“神山圣湖”世界級精品景區,有望成為西藏旅游新亮點。
推進西藏民航事業
民航西藏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阿里昆莎機場建成通航后,將進一步完善西藏自治區內航空運輸網絡,推進構建區內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圖5:當地藏族民眾迎接首架民航客機抵達。
自1965年實現成都——拉薩航線首航后,國航陸續開辟從加德滿都、北京、重慶等市至拉薩及成都——邦達——拉薩、成都——林芝等10余條國際、國內及區內航線,構筑起以拉薩為中心輻射周邊大城市的空中航線網絡。為進一步促進西藏民航事業發展,國航于2004年成立了自治區首家基地航空運輸企業——國航西藏分公司,招收了中國民航首批藏族女乘務員和藏族本科飛行員。
目前,國航拉薩航線年旅客運輸量已從開航時4000人增至54萬人次。45年來,國航在成都——拉薩航線上安全起降6.7萬架次,運送中外旅客874萬人次,運輸貨物郵件19.8萬噸,為促進西藏自治區社會經濟發展尤其是旅游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