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龐巴迪商用飛機制造部門總裁蓋瑞.斯格特(GARY SCOTT)對經濟觀察網表示,未來20年,C系列飛機所覆蓋的100-149座級市場將需要6000架飛機,中國將需要其中的20%(約1200架),龐巴迪的目標是在這一座級的市場上獲得50%的市場份額。
C系列飛機是龐巴迪2008年7月啟動的新型遠程單通道客機項目,預計總投入約34億美元,主打機型是100-125座級的CS100飛機和120-145座級的CS300飛機,計劃2013年投入運營。該飛機首次將目前最先進的航空制造技術和工藝應用于單通道飛機,其中包括第四代空氣動力學,更多的復合材料與先進鋁合金材料,新一代技術的PW1000G發動機,以及最新的電傳操縱、電剎車等系統技術。
一系列新技術的集成使用,使得C系列飛機較之競爭機型,具有更好的環保性和經濟性。龐巴迪的資料用一連串數字列舉了自身的優勢:與同級別現產飛機相比,C系列飛機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降低20%,氮氧化物排放量將降低50%,安靜度提高4倍,燃油消耗將降低20%,現金運營總成本降低15%。
目前全球100-149座級飛機市場上的現役機型,主要是支線飛機的加長型或干線飛機的縮短型,前者如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 S.A.)EMBRAER170/190系列中的190/195飛機,后者的代表則是空中客車A320飛機系列中的A319飛機。龐巴迪C系列飛機是首個針對這一空白市場全新研發的機型。
C系列飛機項目啟動至今,已獲得德國漢莎航空公司(Deutsche Lufthansa AG)、國際航空租賃有限公司、美國共和航空控股有限公司3家客戶的90架確認訂單和90架意向訂單。不過在中國,C系列飛機還未贏得訂單。斯格特此次率領龐巴迪商用飛機部門的10余位高管訪華,主要目的就是向中國的航空公司、租賃公司、金融機構推介被其稱為“具有改變游戲規則意義”的C系列飛機。
據了解,為了在華宣傳和推介C系列飛機,龐巴迪在中國的銷售團隊曾訪問過大多數國內航空公司,斯格特本人近期也拜訪了幾家潛在的客戶。斯格特稱,中國的航空公司對C系列飛機給予了積極的反響,重要原因是該系列飛機是100-150座級市場最為優化的機型,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即便在中國條件比較艱苦的機場,如西部一些地勢較高、天氣炎熱的機場,也可以起降。
斯格特表示,中國的航空公司將成為C系列飛機的客戶,但由于龐巴迪和潛在客戶剛剛開始初步接觸,具體什么時間能在華銷售第一批飛機,目前還為時尚早。
龐巴迪商用飛機公司亞太地區銷售副總裁莊格(TRUNG NGO)表示,目前中國很多航空公司都在尋找并評估100-150座級的新型飛機,用于替代老舊的100座級飛機,C系列飛機的推出正逢其時。同時,中國政府正在大力開發西部,而C系列飛機非常適合中國西部。基于這些原因,他相信C系列飛機能在中國成功售出。
近年來,為了開拓中國市場,波音公司(Boeing Co.)、空中客車公司(Airbus S.A.S.)、龐巴迪、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紛紛深化了與中國航空制造業的合作,空客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兩家制造商還分別在天津和哈爾濱設立了合資總裝廠,總裝主要銷往中國的A320系列飛機和ERJ145支線飛機。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與哈飛合資成立的總裝廠,成功地繞過了中國為進口支線飛機設置的關稅壁壘,幫助其贏得了40余架ERJ145飛機訂單。
為支持國產支線飛機進入國內市場,我國政府2001年起對進口支線飛機征收5%的關稅及17%的增值稅(干線飛機進口的稅率分別為1%和5%)。受此影響,龐巴迪生產的50-100座級CRJ系列支線飛機在這一政策實施9年以來,沒有在中國市場賣出一架飛機。
但即便如此,龐巴迪目前也沒有計劃在中國設立合資總裝廠以促進飛機銷售。
斯格特對經濟觀察網解釋說,龐巴迪做出這一決策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擔心中方會學到核心技術,而是因為CRJ系列和C系列飛機采用的是不同于競爭對手的模式。這兩個系列的飛機面向的是全球市場而不只是針對中國。
不過他表示,龐巴迪在密切關注空客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在華合資項目的進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