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憑一張行程單,很多機票代理人就能輕松賺到至少10%的利潤,這明顯高于3%的機票代理費和5%左右的銷售返點。當然,這張行程單是偽造或虛開的。
虛假行程單上標注的金額,往往高于代理人的實際購票價格,其差價是不少代理人的主要盈利來源。
但據本報了解到的情況,虛假行程單還是一種用于維護關系的灰色工具。一些代理人會自己高價購買頭等艙座位,然后以經濟艙的價格賣給重要客戶并填發低于實際價格的行程單,這種明顯的“賠本生意”并不少見。
2009年中國民航的旅客運輸量為2.3億人次,行程單使用量約為1.4億張。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市場上的虛假行程單占到了行程單總量的25%左右。
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對虛假行程單的檢查整頓正在全面展開。
部委協會出手
7月22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簡稱“中國航協”)對外宣布成立虛假行程單專項治理領導小組,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代理人市場專項整頓。這次整頓的重點,是代理人為客人開具虛假行程單、低價高開、高艙位低開等違規違法行為。
此前,市場上流入政府機構的虛假行程單,已經引起了國務院高層和多個部委的注意,一場高規格的虛假行程單專項檢查在過去的兩個月中低調展開。
事情源于審計署在對政府部門和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財務審查時,發現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在云南的分支機構出差報銷的單據中,出現了虛假行程單。由于行程單是目前旅客購買民航客票的唯一付款和報銷憑證,虛假行程單實質上是假發票或虛開發票,其直接結果是導致大量財政資金流失。
今年5月中旬,審計署、財政部、國稅總局、中國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民航局”)等部委召開專題會議決定調查。隨后,民航局、中國航協和有關省區的公安、稅務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證監會云南證監局、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四川保監局、陜西保監局、海南保監局進行了突擊檢查,共在上述機構的財務部門提取了2600余張問題行程單。
這是我國2006年開始使用電子客票行程單以來,有關部委進行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專項檢查。
一個月后,民航局清算中心對上述2600多張問題行程單中的400多張,進行了抽樣檢查,發現300多張是代理人偽造的行程單,110多張使用了真實行程單,但進行了脫機打印和虛開。
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無論是偽造的行程單還是真實的行程單,絕大部分都是代理人為了脫離民航計算機系統的監控,在行程單上打印出高出實際購票價格的虛假票價,以虛開的價格向旅客收費,通過低價高開的方式牟利。
7月22日,中國航協開出罰單,決定對云南三家使用虛假行程單的航空運輸銷售代理企業進行處罰。其中,責令昆明凌云航空服務有限公司停業整頓三個月,注銷云南鯤鵬航空服務有限公司和昆明遠飛航空票務有限公司二類客運航空運輸銷售代理資格。
在前述專項檢查中,這三家票代被查出存在使用虛假行程單等違規經營問題。
據了解,在上述檢查中,還有北京、昆明、上海、深圳等地約20家代理人被舉報或查出問題,中國航協在取證和調查的基礎上,將陸續對這些違規代理人進行處罰。
灰色通道
最近幾年,隨著電子客票的不斷普及,涉及航空運輸銷售代理企業使用填開虛假行程單的違法違規事件呈現上升趨勢。
有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市場上的虛假行程單占到了行程單總量的25%左右。2009年,我國民航完成旅客運輸量2.3億人次,使用行程單約1.4億張。以此估算,2009年市場上存在著約3500萬張虛假行程單。
從虛假行程單中賺取的差價,是相當一部分機票代理人的主要利潤來源,其收益明顯高于航空公司支付的3%的機票代理費和5%左右的銷售返點。
據一位代理人介紹,部分票代給旅客虛開的行程單中標示的標價,至少能比代理人從航空公司或機票批發商買入機票的價格高出10%-20%。
虛開的行程單,在實質上類似于電子客票實施前代理人出售紙質機票時的“鴛鴦票”。其通常的操作手法是,代理人通過暗中操作,使旅客購買機票價格與電腦系統中實際的機票價格信息不符,再私自印制一份“行程單”,打印出更高的機票價格。
另外一種更為“高級”的做法,是代理人為旅客填開真實的行程單后,將旅客訂購的機票作廢票處理,以較低價格私自為旅客訂購一張機票。這種違規做法較為隱蔽,旅客和航空公司都很難察覺。
這種“低價高開”的行程單,在市場上出現的虛假行程單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民航局清算中心抽樣檢查的400多張問題行程單中,“低價高開”的行程單占到了大約70%。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低價高開”的行程單絕大部分是代理人自行提供的,但也存在旅客有意索要虛假行程單,賺取報銷差價的情況。
事實上,機票代理人在虛假行程單上并非只賺不賠,很多時候他們還要做外界難以理解的 “賠本生意”,即高價訂購頭等艙、公務艙的機票,卻以經濟艙的價格賣給乘客,行程單上打印的票價也是經濟艙價格。
這是與“低價高開”截然相反的“高艙位低開”,代理人通常要自己支付差價。代理人之所以這樣操作,是因為訂票的客戶較為重要,可能是上級領導,也可能是與代理人關系密切的關鍵人物,但這些客戶依據行政級別無法享受頭等艙、公務艙的待遇。代理人填開“高艙位低開”的行程單后,重要客戶可以乘坐頭等艙或公務艙,其拿到的“經濟艙”行程單可以到單位報銷。
這種行程單,某種程度上是代理人維護關系和利益輸送的灰色通道。
民航局清算中心抽樣檢查的400多張問題行程單中,約有30%的虛假行程單被列入“高艙位低開”的范疇。
黑代盛行
目前,國內取得中國航協銷售代理資格認可的代理人約有8000家,大部分是機票批發商,缺乏直接服務旅客的能力,在大街小巷為顧客提供票務服務的,很多是沒有取得資格認可的中小代理人,即俗稱的“黑代”。有數據稱,國內“黑代”的數量超過了10萬家。
很多“黑代”都是合法注冊的工商企業,但卻沒有獲得中國航協的資格認可。原因之一是目前的代理人準入門檻較高。按照現行的《中國民用航空運輸銷售代理資格認可辦法》,從事一類航空運輸銷售代理業務的,其實繳的注冊資本應不少于人民幣150萬元;從事二類航空運輸銷售代理業務的,其實繳的注冊資本應不少于人民幣50萬元。
一類航空運輸銷售代理資格,是指經營國際航線或者香港、澳門、臺灣地區航線的民用航空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銷售代理資格。二類航空運輸銷售代理資格,則指經營國內航線除香港、澳門、臺灣地區航線外的民用航空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銷售代理資格。
被現行規定擋在在門外的“黑代”是虛假行程單的源頭之一。一部分“黑代”由于無法從正規渠道獲得行程單,便采用偽造的方式提供給有報銷需要的旅客。
也有一部分正規代理人出于牟利的需要,填開虛假行程單。但一位業內人士稱,大型代理人通常不敢使用虛假行程單,因為面臨著極高的法律風險。一旦被查證,就將面臨著主管部門的嚴厲處罰。
在業內人士看來,要想根除虛假行程單,需要加強立法,加大查處力度,并完善行程單的管理使用規定。短期來看,一個較為可行的辦法,是由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0696.HK,簡稱“中航信”)開發一套系統,使乘客統一在機場辦理乘機手續時從值機柜臺領取行程單,這樣既能保證行程單的真實準確,又減少了乘客領取和代理人配送行程單的物流成本。
未經證實的消息稱,中航信已經開發出這樣一套系統,但由于尚未找到為其研發費用買單的辦法,這一系統至今沒有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