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企業龍昌國際今(14)日發布公告,稱60億港元接盤海航飛機租賃業務,市場均認為海航集團有限公司(HNA Group,簡稱“海航集團”)將借殼龍昌赴港上市。而網易財經近日獲得了一份題為“關于成立大新華航空私募融資項目組的通知”的文件顯示,大新華航空有限公司(Grand China Air Co. Ltd.,簡稱“大新華航空”)融資、上市的步伐正在加快。分析人士認為,海航剝離飛機租賃業務將是讓租賃業務借殼上市,而大新華航空整體上市可能仍按照原先計劃實施首次公開發行(IPO)。
大新華航空重啟上市進程
自從去年6月外媒報道稱瑞銀、國泰君安、高盛三家保薦人退出,一年來集中了陳峰所有航空夢想的大新華H股上市計劃悄無消息。網易財經近日獲得的海航集團內部一份題為“關于成立大新華航空私募融資項目組的通知”的文件顯示,大新華融資、上市的步伐正在加快。
這份6月份下發的通知指出,新成立的“大新華航空私募融資項目組”,主要負責和潛在投資者談判投資條款,協助中介進行盡職調查,協調境內政府部門審批工作。項目組具體分為4個工作小組:聯絡審批工作組、法律事務工作組、談判工作組、材料工作組。
海航集團內部一位人士表示,部署多年的大新華航空H股上市是集團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但還從來沒有以專門工作組的形式來做,這意味著擱淺了一段時間的H股上市工作重啟并且加速。
海航集團董事長數月前在一次公司活動上曾表示,海南航空雖然偏居于海南省,但無論從規模還是業務范圍都是一個全國性公司。從2004年起,海航集團就開始部署其航空業務從“海南”到“大新華”的轉變。
當時的計劃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2004年7月,“新華航空控股有限公司”作為組建大新華航空的引資及操作平臺成立,并通過現有上市的航空板塊--海航股份定向增發,使新華控股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而新華控股準備控制的航空業務除海南航空外,還包括旗下山西航空和長安航空,這幾個航空公司合并代碼,統一運行。
第二步,2007年11月29日,在新華控股基礎上掛牌成立“大新華航空”,并為其募集20億元左右資金。 第三步,“大新華航空”赴港上市。
據了解,大新華上市的計劃只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募資和第三步上市方案上報、批復均未完成。陳峰在去年年底曾向網易財經表示,大新華上市步驟延緩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2008、2009兩年資本市場大環境惡劣,二是相關方案仍需證監會、民航局等部門批準。
中信建投航空業分析師李磊表示,但到目前來看,大新華航空的主要資產仍是所持海南航空41.6%股份,基本上仍是一個“殼”。根據港交所上市要求,擬上市公司必須要有“連續三年的經營歷史”,但如果滿足“市值達到40億港元以上,收入在5億以上無須三年營業記錄”的豁免條件也可以達到上市目的。“在香港上市本身并不難,但能否獲得投資者認可是主要的問題。”李磊表示。
飛機租賃業務借龍昌國際曲線上市
而將海外飛機租賃資產以60億港元的價值注入市值僅有14億港元的龍昌國際,使得已經控制8個上市公司的海航集團獲得一個海外融資平臺。
香港上市公司--龍昌國際昨晚發公告稱,公司達成初步意向,將以總價值60億港元的新股和可換股票據收購“雄堅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海航集團全資所有,完成收購后“雄堅公司”將持有海航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和香港國際航空租賃有限公司100%股份權益。后兩個公司的主要業務均為飛機租賃,其中海航香港今年1月以約10億港元收購了澳大利亞Allco公司,Allco擁有、管理68架飛機,客戶包括澳洲航空公司(Qantas Airways Ltd.)、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等。香港國際航空租賃公司則有9架飛機,主要租賃對象是海航旗下香港航空有限公司(Hong Kong Airlines Limited,簡稱“香港航空”)和香港快運航空有限公司(Hong Kong Express Airways Limited,簡稱“香港快運”)。
按照此次意向協議中的0.2港元每股的價格,海航60億港元在日后可能獲得約300億股龍昌國際普通股份(其中可換股票據需進行反攤薄調整,具體股數可能小有調整),而目前龍昌國際的總股本為100億股,其中發行股本30億股。這意味著一旦交易達成,海航日后所持龍昌國際的股份超過70%,此交易可以看成是海航在香港的飛機租賃業務“借殼上市”。
李磊認為,這筆發生在香港市場上的交易只能看做是海航飛機租賃業務的借殼上市,而大新華航空整體上市可能仍按照原先計劃實施IPO。
被稱為“八爪魚”的海航集團,加上主業務航空板塊,還涉足旅游、商業、物流、金融、機場、房地產、酒店總共八個產業板塊,幾個板塊在資本市場的“借殼”操作令人眼花繚亂。除自有的海南航空和美蘭機場兩個上市公司外,寶商集團、西安民生、SST天海、*ST筑信、ST匯通、綠景地產6個上市公司均有海航資本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