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協理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喬瓦尼·比西尼亞尼先生(Giovanni Bisignani) 表示:“4月份因歐洲火山灰影響造成需求下降之后,航空運輸需求在5月份強勢反彈。現在,客運量超過了經濟衰退前水平的1%,而貨運市場的規模則擴大了6%”。
由于運力的增長率4.8%低于客運需求的強勢上揚幅度,5月份的國際載客率提升至76%(考慮季節性因素,調整后為78.7%)。這是經季節性調整后的載客率連續第6個月接近79%的水平。在未來數月,運力與需求的匹配將成為日益嚴峻的挑戰。第一季度,單通道機型的飛機利用率下降了5%,遠程雙通道機型的飛機利用率則下降了8%。5月份,有100架飛機出庫, 93架新飛機在全球交付,進一步增加了運力壓力。
無獨有偶,貨運量的大幅增長也超過了12.3%的運力提升,將載貨率推升至創紀錄的55.7%(考慮季節性因素,調整后為56.3%)。
國際定期客運需求
2010年5月同比2009年5月,全球各地區客運航空公司的需求狀況為:
·歐洲航空公司增長了8.3%,但盡管如此,歐洲仍然是增長最慢的地區。疲軟的經濟增長態勢,金融穩定存疑,以及大幅緊縮的財政政策,將可能導致歐洲的需求增長低于世界其它地區。
·亞太區航空公司的需求增長了13.2%。地區經濟,尤其是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推動亞太區航空公司加快復蘇進程。
·北美航空公司需求增長10.9%。按需調配運力的審慎做法使載客率上升至82.4%,為所有地區中的最高值。
·得益于地區經濟的好轉,拉美航空公司的需求增長最快,達到23.6%。
·中東航空公司需求增長17.5%。得益于其航空樞紐的銜接運輸業務,該地區航空公司繼續呈現強勁增長勢頭,盡管增速與今年年初超過20%的增長相比有所放緩。
·由于本地區經濟的增長,且成功維持市場份額,非洲航空公司需求增長16.9%。但該地區的載客率最低,僅為66.5%。
國際定期貨運需求
2010年5月同比2009年5月,全球各地區貨運航空公司的需求狀況為:
·全球航空貨運需求大幅增長,高達34.3%(與4月份26.0%的增長率相比,顯著提高)。
·拉美和非洲的航空公司增長最快,分別為60.2% 和58.2%。
·得益于區域制造業的復興,代表最大市場份額(45%)的亞太區航空公司貨運需求增長了38.7%。北美和中東航空公司的增長水平相當,分別為35.3%和38.6%。
· 歐洲航空公司的增長最低,僅為21.9%。預計歐元貶值15%后,歐洲出口貨物的價格降低,將會刺激出口貨運量。
強勁的運量增長正在促進行業財務形勢的好轉。2010年,全球航空運輸業預計將盈利25億美元,與2009年99億美元的虧損相比,出現戲劇性地轉折。比西尼亞尼說:“這是個好消息,但凈利潤率僅為0.5%,要實現可持續的盈利,我們仍然任重而道遠。”
“短期來看,航空公司需要將工作重點放在加快復蘇上,繼續審慎地調配運力,改善需求狀況。而且,無一例外地,大家都必須控制機場、航空導航服務提供商、全球分銷系統和人員的成本與費用。”比西尼亞尼說。
比西尼亞尼還坦言:“兩個月前,冰島的火山灰事件凸顯出航空業在全球經濟中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當火山沉寂之后,政治家們卻忘記了之前危機所帶來的教訓。德國提出10億歐元的離境稅,不但不會刺激增長,還會抑制空運需求。新一屆英國政府正在討論取消國內航空以及保持運力零增長,而對英國經濟由此而遭受的毀滅性打擊,卻未作出任何分析。此外,備受關注的‘單一歐洲天空’50億歐元資金節約計劃屢次受挫。旅客和舉步維艱的歐洲經濟,需要更加行之有效的對策,而非這種鼠目寸光的‘近視政策’。”
在最近召開的航空運輸業年度大會上,國際航協公布了《2050年愿景》,旨在行業利益相關者中建立共同愿景,實現航空運輸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在宣布這一愿景的同時,比西尼亞尼指出變革的四大基石:新型的可持續能源,允許航空公司作為普通商業機構進行運營的監管制度,滿足用戶需求、具有成本效益的基礎設施,以及可超越顧客期待的各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