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救災官兵有序登機。
民航資源網2010年6月22日消息:6月22日凌晨02:10,廈門航空有限公司(Xiamen Airlines Ltd.,簡稱“廈航”)運行控制中心接到了一個緊急的軍方來電,告之由廈航承運抗洪救災官兵任務,目的地江西,人數是170人左右,具體情況還在進一步了解當中。考慮到江西撫河決堤的新聞,正在值班的AOC人員意識到任務的緊迫性,立即開始著手進行各項預先準備。
02:15,中國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民航局”)總調來電,正式下達任務,并告之情況緊急,要求廈航先執行航班,越快越好,相關的文件事后再補。
02:20,軍方再次來電,告之具體航線是廈門——南昌,官兵210人,部隊將于5點鐘到達機場,中央軍委要求于08:00前務必趕到南昌。
考慮到這是臨時下達的緊急任務,軍方人員的具體情況一直在不斷了解中,由于其攜帶裝備,官兵有否有行李等情況均不明朗,為了保留有足夠的余地,值班經理決定安排一架737-700和一架737-800來執行該任務。
02:25,廈航總經理車尚輪與副總經理王景民接到運控中心的報告后,立即作出指示:救災工作重于一切,堅決執行國家下達的抗洪救災任務,確保飛行安全。
在明確了航線、人數、機型等信息,并評估了相關氣象條件后,公司值班經理黃崧一聲令下,廈航的保障體系高效運轉起來:
航班確定于05:40和05:50起飛;
總簽帶班助理立即向總調申請臨時航班計劃;
航班管理處和機務商量,安排狀態最好的兩架飛機;
動態席負責向南昌,廈門等空管單位通報該項緊急任務;
計劃席負責向各運行保障單位布置相關任務計劃;
機組資源處按照重大政治運輸任務要求,選派機組執行任務;
航班放行席著手制作飛行計劃;
已結束放行工作的簽派員根據帶班安排,負責按程序向相關部門進行通報;
AOC商務席人員負責通知乘務分部,并調派商務人員,處理官兵到達機場后的登機工作;
運行保障處負責和機場現場協調飛機停靠問題;
配餐部著手準備航班餐食的臨時配備工作;
貨運著手增派搬運人員;
軍運聯絡員趕到機場,以備和軍方聯系之需……
圖2:廈航運送抗洪救災官兵總人數是271人,每人攜帶的背包重量大約20斤,因體積較大,需要托運。
一個個席位,一個個運行保障單位,在緊張,高效有條不紊地工作著。期間,軍方最新的消息不斷傳過來,成行人數251人,每人帶一個背包,不需要托運行李……一條條信息被及時傳遞到相關單位,各保障部門不斷根據最新的情況,對保障情況進行調整。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如何讓飛機盡快起飛,盡快到達南昌,一個個細節問題被提了出來。因為航班提早一分鐘到達,也許就可以多挽救幾個生命。運控中心反復和各內、外部保障單位進行商討、協調,一項項工作逐步找到最周密的執行方案。
04:00,軍方來電,抗洪救災官兵準時出發,預計05:00到達機場。
04:20公,司所有各項保障工作準備完畢。
04:50,公司值班經理黃崧,總簽帶班顏怡然和旅客服務部值班經理吳繼彤到達停機坪,會同從家里趕來的AOC總經理王樂熙,組織現場的運行保障工作;
04:55,軍方代表到達,告之最后成行的官兵總人數是271人,每人攜帶的背包重量大約20斤,因體積較大,需要托運。
由于情況和先前獲得的信息存在較大差異,在聽取商務和貨運意見后,AOC和軍方代表緊急協商,決定737-700承運111人,737-800承運160人,每個官兵登機前,將其隨身攜帶的背包放在客梯車旁邊,由貨運人員搬到貨艙。
05:00,軍車相繼到達機場;
05:10,商務調度開始為第一批官兵發放登機牌;
05:40、05:45,兩架載著救災官兵的飛機在廈航人殷切的目光中先后起飛,已整整忙碌了一夜的工作人員帶著通紅的雙眼終于松了一口氣。
06:38、06:42,兩架飛機先后安全降落在南昌昌北國際機場,救災官兵下機后立即趕赴抗洪救災的第一線。
圖3:廈航派出兩架飛機緊急運送抗洪救災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