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新加坡,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遠到1980年代的連續劇《調色板》中的李南星,近到這一兩年紅得發紫的孫燕姿、阿杜,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新加坡的文化,對于我們有著天然的親和力。這也難怪,這個國家300萬的人口中,華人就占到75%。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國家,文明程度很高,其政府被譽為“全世界最廉潔、效率最高的政府”。心理、地理上的接近性,良好的國家形象,成了新加坡作為一個留學目的地的先決條件。在這個乍暖還寒的初春午后,記者來到了新加坡駐滬領事館教育與文化處,就是為了咨詢新加坡留學事宜。
在教育與文化處,溫文爾雅的許文威領事接待記者。他看上去內斂、溫和,風度絕佳,標準的外交官風范。記者笑著向他問起新加坡與紐西蘭的區別———咨詢紐西蘭留學事宜是在商務處,而新加坡卻是在教育與文化處。“紐西蘭政府是把留學當作一項產業來對待的,所以咨詢機構設在商務處。新加坡是怎么考慮的呢?”“是這樣,新加坡還是更多的把留學作為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目的主要是培養人才。不過,政府也正在考慮向產業的方向發展。”許先生的回答令人信服,又滴水不漏。
去新加坡留學的五個理由
安全。對家長來說,安全問題當然首當其沖。新加坡社會治安狀況極好,犯罪率極低。這點家長們大可放一百個心。
近距離。無論是心理距離,還是地理距離都很近。學生和家長可以常來常往,生活上又不會有很多不適應。
環境。環境優美、綠化程度高、居民文明程度高。這樣的國家,怎能不讓人感到賞心悅目?
水準。教育水平位居亞洲前列,特別是兩間國立大學,比起歐美的名校來,也絲毫不遜色。
經濟。無論是學費還是生活費,都算是相當便宜的。
學習在新加坡
學校
許先生告訴記者,從新加坡獨立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新的教育模式都比較接近英國。無論是教材還是單向的的教學方式,都是如此。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由于經濟的因素,開始使用美國的教材,而且上課時也有了更多的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在新加坡的中國留學生有1萬多人。其中有四五千人就讀于新加坡的兩間國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其他留學生,分布在各個規模不等的私立學校里。由于這些私立學校規模不一,水平良莠不齊,所以就不多論及。
據許先生說,這兩間國立大學可以說是新加坡最優秀的綜合性大學了:歷史悠久,聲譽頗佳,學術氛圍濃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學子。在新求學的中國學生有近一半就讀于這兩間大學。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醫科非常出色,因為其前身就是醫學院。而南洋理工的理工科更強一點。
2000年,在一種新的辦學模式的催促下,一種新形式的學校———新加坡管理大學應運而生。這間大學中有政府基金、私人投資、還有海外大學(美國賓州大學)的資金,可以說是一個半官方性質的學校。事實上,它的教學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賓州大學的經驗。比起較為傳統的國立、南洋理工,更注重老師和學生的雙向交流。這所大學以經濟和商科為主。
除此之外,還有10所大學,是與歐美最著名的學府合辦,這是新加坡政府在教育事業上所做的又一項新嘗試,目的是培養精英型的技術和管理人才。以MSA(新加坡—麻省理工學術聯盟)為例,這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和久負盛名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創立的學院,每年有夏、秋、春三個學期,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到麻省理工學院去學習一段時間,畢業時除了可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或南洋理工大學頒發的學位以外,還可獲得MSA的證書。類似的還有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LaSalle-SIA(拉塞—新航藝術學院)等,前者主要是培養MBA,后兩者則是藝術類院校。
費用
留學新加坡的費用相對低廉。以國立大學本科期間為例。生活費每月三到四千人民幣,學費是每年三到四萬人民幣。其中學費的80%有新政府補貼,所以,學生只需負擔余下的20%。新元與人民幣的比率大約是4.5。
另外,新加坡的國立大學還有優厚的獎學金。本科期間獲得獎學金,除了20%的學費全免,每月還有幾百新元的生活補貼。但是,畢業后必須在新加坡工作3—5年才可。如果你拿到的是研究生獎學金,那就幸運多了。學費全免不必說,每月還有1300左右新元的生活補貼,除了生活,還能小有儲蓄呢。而且,畢業后的去向完全自由,不受任何限制。還要說明的一點是:理工科的學生比較容易獲得獎學金,而文科和商科的學生則相對較難。
在新加坡,打工是合法的。如果你第一學期成績優良,就可以申請打工。但是,每周不能超過16小時。畢竟,作為學生,學習永遠是第一位的。
學期
新加坡的學校一般是每年的7月開課。7月到當年圣誕節前是第一學期,放一周左右的假,放假后到次年4月是第二學期,4月到6月放假。當然,11個法定的節日,同學們也可以享用。
學業
在新加坡讀書,和在國內的學習方式略有不同:在本科期間,上過大課的LECTURE后,通常都有一個小組討論。10多個人對一個導師,發問,辯論、探討課上的問題。據許先生說,他們實際上從高中就開始這種方式了。而且,常常會有小型的隨堂考試,有時是突擊性質的,打你個猝不及防。這些成績可都是要計入期末分數的哦!指望著“臨時抱佛腳”的同學們,可要及早打起精神來!
在研究生期間,無論是上課還是討論,更是以小組為主。導師往往給出一大堆參考書目,由學生自己查閱。到了下次上課前至少要翻閱一遍。不然人那么少,到了要討論的時候,“鴕鳥”可不容易做呀!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管理大學從本科開始,就是小班教學。這大概與其借用的美國模式有關。
生活在新加坡
在文化方面,新加坡可以說是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比較好的國家。因為除了75%的華人,還有14%的馬來人和7%的印度人,在歷史上又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在新加坡就呈現出這樣一種格局:一方面,國人很注重中國傳統節日如農歷新年,不但公休兩天,而且其隆重程度比起中國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另一方面,新加坡又是東南亞最西化的國家。最明顯的標志就是,英語是新的官方語言,學好英語甚至比學好本族語還要重要。很簡單,不如此,你就無法和各個種族的人順暢的交流。
新加坡的氣候和我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一帶類似。一年四季的溫度一般保持在24~32攝氏度。許先生笑著補充,他記得的歷史最低溫度是1969年,19○C。真是羨煞我等怕冷之人啊!年底常下大雨,下完就停,干凈利落,不似上海的雨這般纏綿。而且濕度比上海要大,指數在90左右。
在飲食方面,以廣東、福建的風格為主。因為大多數在新加坡的華人,都是廣東人和福建人的后代。
新加坡高等學府入學條件
以兩間國立大學為例,對本科生來說,TOEFL>580,另外要看高考成績和面試成績。對研究生來說,除了TOEFL>580,GMAT>640,GRE>2000,還要看本科成績,而且相當重視。當然,優秀的面試成績也是必不可少的。許先生特別強調,不要盲目迷信TOEFL和GRE的高分,因為中國學生能夠考出高分的實在太多了。所以,大多數學校都只要過關就行。如果想申請研究生的話,最重要的恐怕不是奇高無比的GRE分數,而是你的研究能力是否過硬,以及是否能夠找到研究方向比較一致的導師。前面提到的那十間與歐美大學合辦的學校對于TOEFL和GRE成績的要求,根據各學校的需要而有所不同。
許先生最后補充,新加坡的留學和移民政策近幾年都不會有大的變動。而且,對各國學生一視同仁,沒有任何偏見。在簽證方面也相當透明,不會有留學生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