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買得起“私人樓”:
香港人“上車”住上50平方米已心滿意足。
身居香港大都市,香港人又是如何解決“蝸居”問題?大部分香港人都住在政府的公屋或居屋,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承擔得起“私人樓”。但是香港政府的住房保障體系較完善,居住不成問題。在港鐵工作的Janet工作七八年,月薪約為三四萬港元,去年初她與丈夫買了一個位于元朗的新盤原筑。
這個53平方米的兩房單位當時的售價是190多萬港元,今年春節她的表姐到樓盤看了后覺得設計非常精巧,想買一個單位,結果這個樓盤只賣剩三四個單位,同朝向的單位已升值到230多萬元,一年間升了20%多。以Janet與先生的收入來算,一年收入70多萬元,約3年的總收入可購買一個上車盤,雖然房子很小很蝸居,但能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節衣縮食她也認為:值了!
一位熟悉香港樓市的人士稱,適合年輕人的200多萬元的上車盤在香港并不難找,新界村屋100多萬港元有成交;市區20多年樓齡的旺角或太子單體電梯樓也只是200多萬港元;希望有社區及住新樓的則可選擇將軍澳和元朗的新房,折合人民幣4萬多元/m2左右,比深圳的豪宅貴一點。但香港地鐵交通發達,年輕人住郊區到市區上班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