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在英國已經1個多月了。從不敢說、不敢做、不適應,到現在的基本適應,確實是個不小的進步。當初來英國的目的漸漸開始被學習的現實所替代,還好,自己始終堅持未來的信念和對以后的發展眼光。
不過,現在的心情很復雜,夾雜著許許多多的不該,不該學習沒有計劃,不該生活很散漫,不該放棄對真理的追求……
現在的心情也很怪異,想學習,還想創業,想搞點名堂出來……現在的心情還很迷茫,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對思維的發散,對實物的應用還停留在基本的層面上。
2010年
剛到英國時正如初生牛犢不怕虎一樣對生活和學習沒有任何顧慮,感覺這是自己實現價值的地方?上,我過于高估自己的水平:語言的交流并不像想象那么輕松,文化的差異阻礙著和同學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生活上的不自立也一步步使身體健康每況愈下。還好自己是個做彈簧的料,越是壓得緊,彈得就越高。在這種壓力下,我終于拿到了4所大學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
三年的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國外的大學普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習能力和實踐操作。就拿我的專業來說,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做實驗和寫報告上。正是這樣,我對“通信”這個名詞也有了新的認識,因為授課老師深深地讓我體會到這是個集合電子學、物理學和計算機編程的綜合學科。不掌握好任何其中一類,就無法完全掌握通信學。
三年的獨立異國生活使自己也更明白在國內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是多么的美好,在這里一切都要靠自己。所以,我學會了當沖突發生時巧妙避免;當饑餓的時候要快速做飯以至于不耽誤學習;當感到孤寂的時候得想方設法轉移注意力。
2007年畢業于重慶一中國際部的張天池,兩篇日志,記錄了初到英國阿斯頓大學和畢業之時不同的心情。
記者摘錄了部分日志,希望張天池的經歷,能給那些準備出國的學生,率先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接下來,我們還將與大家分享更多的留學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