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這片浪漫的天空下,有一群中國留學生,他們或快樂,或忙碌,或滿足,或孤獨地生活著。他們的每一點付出,每一滴收獲都是最寶貴的成長的見證。
找尋工作
受訪者 彬彬(化名) 21歲 天津人 維多利亞建筑學院 土木工程 建筑系
在墨爾本,我面臨的最大的困難不是聽不懂當地老師的說教,也不是每天嚼讓人頭皮發麻的面包,而是像一只無頭的蒼蠅般去尋找我的第一份工作。
我還清楚地記得剛來墨爾本時,由于英語不算好,又沒有什么經驗,一個人整天盲目地去找招聘的地方。必須承認,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看到陌生人都會臉紅,更不用說去厚著臉皮用我蹩腳的Chinglish向當地人詢問。但是,越不說嘴就越笨,為了獨立生活,我還是壯著膽子走進了第一家當地人的餐館。后來發現,開口說話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那么糟糕。慢慢的,我已經很能“隨機應變”了。最后,整條街的餐廳都留下了我的聯系方式。
我在墨爾本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自助火鍋店的廚師助理。第一天上班就是去刷碗,面前是摞的高高的沾滿油漬的餐具,雙手泡在冷水里,一干就是好幾個小時。一整天下來,我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如何回到家中的,只清楚地記得腰痛,腿痛,胳膊疼,人就像是一部要散架的機器。這樣的日子,熬過了兩個月,身體才算慢慢的適應。這份工作我堅持了一年半的時間,雖然工資很低,一小時只有8澳元,但是我卻格外珍惜,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嘗試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眾多的“第一次”
受訪者 小舟(化名) 25歲 天津人 澳大利亞巴拉瑞特大學 會計學碩士在讀
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我經歷了人生的許多“第一次”:第一次搬家,第一次開口和當地人講話,第一次找工作,第一次懷念家鄉的飯菜,第一次發覺和國內的朋友們聊天是一種幸福。。。。。。
談談我第一次上課的經歷吧,有點囧,有點慌,莽莽撞撞的,但卻讓我記憶猶新。
11月19日,是第一天去學校報道的日子。因為我住的地方離學校很遠,需要跨越兩個時區,所以為了早上準時到達,我特意上了兩個鬧鐘。墨爾本的太陽總是這么勤快,5點天已經亮了,真的很不習慣,那時才是中國的凌晨兩點。拍拍臉,深呼吸,好讓自己迅速的清醒,然后又不放心地檢查了一遍該帶的東西。出發!我踏上了去學校的路。
手心里攥著昨晚向房東換的20澳元,心里卻像揣著個兔子一樣忐忑,不怕別的,就擔心第一次坐電車會出丑。鼓足勇氣上了tram86,老天保佑,前面的人有買票,我看到了全過程,心里頓時有了底。自打上了車,我就目不轉睛地盯著每一個站牌,生怕坐過了。一個小時的車程,終于順利的到站,但不幸還是發生了,我錯過了一個路口,離學校越走越遠,最后還是在一個當地人的指引下來到了目的地。一看表,我竟然早到了一個小時。等吧,沒有更好的辦法。
一進教室,就看到世界各地的學生。我努力的張望著,想尋找一些熟悉的面孔,親切的聲音,但心還是涼了半截。之后老師的講話就讓我徹底的沮喪了,語速好快,我豎起耳朵拼命地聽,大腦飛速地運轉,還是只能勉強聽懂大致的意思。有點失落,有點無助,感覺這個世界好陌生。
從教室走出來,太陽直直地撒在我身上,有點刺眼,但卻一下子驅散了心中的陰霾。“我要迅速的適應這里,我要學會‘厚臉皮’,我要為自己開辟出一片天空,加油!”我對自己說。
坐了許久的電車,才到達Bundoora。一下車,正巧遇到一位老人,手里裝滿了東西,步履蹣跚。我主動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他的回答是 “我很需要你的幫助!”我接過他的東西,就這樣兩個人一路走,一路攀談。他口音很重,不像本地人,倒像極了意大利人。從他滔滔不絕的講述中,我能強烈的感受到他的孤獨,看來和一個分擔重物的幫手相比,他更需要一個傾訴的對象。
雖然溝通不算順暢,但是彼此都很開心,而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不一會兒就到了他的家,好巧,就在我住所的附近,這應該就叫做緣分吧。
老人很熱情的邀請我去看看他的那個“小世界”-一個不算大的花園,里面栽滿了各種果樹。他很自豪的向我介紹他的這些“朋友”:櫻桃樹,檸檬樹,李子樹……都是他親手栽種的。臨別前,老人摘下了園子里最美的一朵鮮花送給了我,并留下了他的地址和電話,囑咐我一定要記得給他打電話,我答應了。
這是我在墨爾本這個陌生的異國城市收到的第一份禮物,也是第一次如此強烈的感受到這座城的可愛。
留學感言
彬彬:
來澳大利亞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我發現咱們中國人和澳洲人的最大差別就是思維和素質。中國的教育要求很高,教學嚴謹,所以來這里讀書的中國留學生們成績最少都是中等偏上的,思考問題總是很快,很敏捷。但是不得不承認,在個人素質這方面,當地人做的更好些。我到現在也從來沒有看到過有當地人隨便吐痰,亂扔垃圾的現象,所以我真心的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們能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
很多人都說澳大利亞是一個適合養老的地方,我并不這么認為。老人大多喜歡熱鬧點,至少平時可以和人說說話。但是澳洲屬于那種很寂寞,很寧靜的國家,這會讓適應能力差的老人更孤獨無助。
如果有的留學生本身不喜歡澳大利亞,或者是抱著混日子的態度來留學,那我奉勸還是留在國內會過得更舒適,澳大利亞適合那些發自內心向往國外生活的人們。
小舟:
遠離祖國,來到澳大利亞學習,本身就意味著要在脫離家長的環境中磨煉自己。所以在國外,最重要的是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打工。就我而言,我非常向往獨立的生活,因為我能深刻的感受到自己處理一切事務時的滿足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