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倫敦東南一所小學的校長馬克·埃爾姆斯2009-2010財政年度的收入被曝光,也一下子成了熱點新聞。雖然他的收入中沒有哪一項不能擺在光天化日之下,但是,20幾萬英鎊?幾乎相當于英國首相年薪的兩倍!

每當有公仆收入過高的故事曝光,英國的工會組織總會義憤填膺地指出,自己的成員還在貧困線上掙扎呢;政府一聽有人比首相掙得還多,也會立刻采取措施制止同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英國現在面對公共開支大幅度縮水的窘境,埃爾姆斯被曬自然更會引發同樣的效應。但是,這一次,和浮報開支的國會議員或是中飽私囊導致金融業幾乎垮臺的銀行家下場不同之處在于,沒有多少平民百姓詛咒、羞辱被曬之人的貪婪。
埃爾姆斯的高薪引發的更多是美譽與反思。
一分錢一分貨
套用一句學生家長的話,“埃爾姆斯是一分錢、一分貨,絕對物有所值”!董事會則說,學校能有今天,完全要歸功于埃爾姆斯的努力和能力。
為什么這么說呢?埃爾姆斯任教的小學位于一個比較落魄的地區。他在2001年出任校長,當時,該所小學被化為“需要采取特殊措施”的一類。這是官腔、行話,說白了,就是特別差勁、等著關門吧。
目前,這所原本破爛不堪的學校正在接受數百萬英鎊的“整容”手術,為學生創建更良好的環境。
2008年全國教育機構檢查將該校列入一等的“優異”類,檢查報告稱贊埃爾姆斯“經驗豐富、敬業、勇于創新”。
正因為業績不同尋常地突出,埃爾姆斯還被教育部選中幫助其他差校。他收入的一大部分(超過十萬英鎊)是來自過去兩年之內兼作的這項“零工”。
半個星期的餉糧
其實,拋開補發的加班費、兼職費等額外收入,埃爾姆斯的基本工資不到83,000英鎊。
這是個什么概念呢?根據官方數字,倫敦以內公立學校校長的收入在48,000-109,000英鎊之間,埃爾姆斯的基本工資距離上限還有一段距離。
舉個例子,作為診所合伙人的家庭醫生年收入通常都能達到六位數;根據英國司法部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統計數字,專門受理刑事犯罪案件的頂尖大律師,不包括其他私下進項,年收入也要超過50萬英鎊,八萬英鎊像是小菜一疊。
對于金融城里的大肥貓來說,八萬英鎊可能就是牙簽錢了。
幾天前,英國專業就職咨詢機構“成功者”(High Fliers)透露了一個好消息:銀行和金融服務業又開始招人了!該公司的總經理馬丁·波吉爾同時說,新踏入投資銀行的人到了三十幾歲的時候,年薪就有可能達到20-30萬英鎊。
還記得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的前執行長古德溫嗎?他把銀行搞了個一團糟,最后的下場是什么?從五十歲開始到進棺材的那一天,每年可以領取的退休金都相當于首相工資的好幾倍!
八萬英鎊,不過也就是一些兼作代言、廣告的英超大腕半個星期的工錢!就說蘭帕德吧,有報道稱,他每星期的收入就要超過14萬英鎊。
新的貨幣單位
英國全國校長協會(NAHT)秘書長布魯克斯(M Brookes)說,鑒于教育兒童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校長的收入有足夠的理由和著名歌星、體育明星看齊。
他說,社會有必要審視價值觀,是該更看重流行文化呢還是下一代的人生機會?
眼下,我們時常聽到一個新的貨幣單位----卡梅倫。首相的年薪142,500英鎊成了一個標桿,就好像從前倫敦人說什么東西體積大時,總愛用雙層大巴作比較一樣。
教育大臣高夫不久前表示,要給英格蘭校長的年薪封頂,不得高于首相工資。
但是,“卡梅倫”貨幣單位讓有些評論人士很難接受。因為,考慮到職位的重要性,首相的工資一直就是相當的低。但是,對于首相來說,年薪其實無所謂。說句笑話,反正他們也沒時間花錢。事實上,首相任期內的收入不過是“首期”,退休后有的是找補的機會。像布萊爾一樣,演講、寫書、開公司、做顧問。退休的校長,哪有這等美差?
《金融時報》的一篇社論說,卡梅倫上任才這么幾天,還沒有向國人證明,他真有能力給納稅人的投資帶來和埃爾姆斯一樣的高回報。
社論說,我們根本不應該質問埃爾姆斯是不是錢掙得太多了,而是應該反思,出這么點兒錢,上哪兒去找更多的像埃爾姆斯一樣的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