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動機不強的學生不適合留學。孫曉梅的父母了解到法國的工程師院校很好,堅持要把她送出去,而孫曉梅想留在國內讀一個財會方面的專業,但最終拗不過父母。她到法國后,因對留學這件事帶有抵觸情緒,經常缺課,考試缺考,導致留學不到一年半就被法國校方勒令退學回國了,回國后卻面臨著無書可念的尷尬局面。時征說,出國讀書是孩子的事兒,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若學生本人無意出國,到了國外也沒有學習動力。
學習目的不明確的學生不適合留學。有些學生完全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專業、擅長什么學科,也不清楚將來要從事什么領域的工作,這樣的學生在國外的學習生活中無法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很難學有所成。小孫就是這樣一位學生,他當時高考成績還不錯,又因家里有親戚到美國留學,小孫便也選擇了去美國讀書,但由于他一直沒有確定自己要學的專業,導致在國外輾轉了三年多,卻仍在讀大學一年級,虛度了大好青春。
性格過于內向的學生不適合留學。這部分學生在國外因性格問題可能無法與人順暢自如地交流,不能很快融入當地生活,學習效率也會隨之大打折扣。國外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大,容易給學生造成孤獨感和挫折感。去年高中畢業留學英國的安琪,在國內學習成績很好,性格較安靜、內向,平常不太喜歡與人交流,總是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結果到了國外,很長一段時間都沒結交到朋友,孤獨感倍增,直接影響了學習的信心,最終在留學一年多后選擇了放棄。
家庭資金準備不足的學生不適合留學。學生在國外能否安心學習至關重要,家庭一定要具備相應的經濟實力。曾有個別學生出國后急于減輕家庭經濟負擔而到處打工影響了學業,得不償失。
時征強調,隨著國外優質院校搶灘中國,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把留學當作一條重要出路。留學既可以學習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又可以領略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的確令人向往。但在選擇留學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學生本人是否愿意,再決定是否要出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