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追求“國際化”
這家名為“青山婚姻預備學校”的培訓機構在東京港區注冊成立。校長佐竹悅子稱,很多日本人對婚姻感到無所適從,有的覺得在生活中很難遇到另一半,還有一些人不懂得怎么相處。
佐竹悅子說,開設學校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他們適應這個社會的婚姻狀態。“我們的目標是讓從我們學校畢業的學生,達到100%的結婚率!”
該校充分利用年輕人的生活習慣,走“國際化”路線,用各種方式進行宣傳。例如在培訓課上,老師們會教授如何用iPhone來向心目中的另一半傳情達意,該課程由美國老師授課;學校在twitter上有專門的地址,隨時根據學生需要,更新培訓內容。
該校不僅有專門的時尚男女來為學生們講解如何同異性交談,如何盤腿坐下以及如何穿衣打扮等基本知識,還聘請歐美的婚姻專家為單身男女指導當前歐美流行的表達方式等。
課程看重與長輩相處
由于家長對婚姻有著重要影響,學校的課程中設置了如何與未來的岳父、岳母或未來的公公、婆婆相處等基本內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29歲女士在經歷了幾次結婚計劃失敗的打擊后,選擇進入青山學校。她說:”之前從未想過男朋友的媽媽會在我們兩人關系中起那么大作用,現在我才意識到,要開始認真考慮如何讓男朋友的家人接受我。”
根據所選課程的不同,每名學生每學年需要交納20萬日元至50萬日元(1日元約合0.075元人民幣)不等。
- 連線
“婚姻學校類似婚介”
華人王先生在日本生活了5年,目前在東京赤坂附近的一家公司上班。據其介紹,現在的年輕人中流行一個詞叫“婚活”,意思是通過各種機構和網站舉辦的交友活動“相親”。他說:“我周圍的男女同事中,有些人隔幾周就出去參加類似活動。”
王先生說:“日本的社會功能其實很發達了。只要有需求,各種各樣的學校和機構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婚姻預備學校’的開張,可能反映現在的單身男女在經歷金融危機后,開始對婚姻有了緊迫感。”
曾在美國和中國留學的22歲日本青年高田義之認為,青山學校是某種形式上的婚姻介紹所。
“美國有類似的學校,都和婚介差不多。”高田義之如此表示。他在該校網站上看到,有一個培訓活動是讓學生們模擬約會場景。他說:“我覺得在這類活動中,男生女生就會產生感情。這個學校應該算是個手法比較高明的,想出的點子比較新奇。”
日本政府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如今日本人的結婚年齡已普遍推遲,20多歲和30多歲的單身男女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多。其中34歲以下的女性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未婚。由此,日本社會上有關婚姻的產業比較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