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交納了上萬元的團費了,為什么又要交幾萬元,甚至上十萬元的保證金呢?”“這些保證金在我出游的時候存在哪里?是否安全呢?”“這些保證金的利息怎么算呢?”
“十一”黃金周將至,出境游又將是一片火紅的景象,為此,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家旅行社,為市民就出境游保證金的問題作了一番評析。
據了解,為了保障出境游“保證金”的安全和游客的正當收益,有旅行社推出了銀行“第三方托管”保證金的業務,經過了一年的推廣,該項業務越來越受到市民的認同,采用的游客比例上升至交納“保證金”人數的30%。
問:何謂出境游“保證金”呢?
答:所謂的出境游“保證金”,是指出境游組團旅行社針對游客的經濟實力、就業狀況等多項條件進行審核后,向游客收取數額不等的“押金”,一般在數萬元以上,等游客出游回來之后,旅行社再歸還。
市民在一家旅行社內辦理出境游報名手續。劉穎 攝
問:我已經交納了團費了,為什么還要交納出境游“保證金”呢?
答:各家旅行社表示,對于要求游客交納出境游“保證金”也是非常無奈的舉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一些游客滯留不歸。同時,各國駐華領事館方面也加強了對簽證的管理,希望旅行社在送簽時提供客人的現金證明,甚至個別國家移民局還規定,凡接外國團,當地旅行社必須交納一定保證金。
問:“保證金”的金額一般為多少呢?
答:“保證金”金額的擬定,主要是根據領館要求和游客個人資料情況,一般而言,韓國游收取2萬元以上、歐洲游5萬元以上、澳洲游3萬元以上、新加坡游1萬元、日本游3萬元以上。
問:金額如此龐大的“保證金”放在旅行社安全嗎?
答:有旅行社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一個出境游團所收取的押金大都在百萬以上,而所收取的團費也只是區區數十萬而已,龐大的“保證金”數額對于小型國際社(特別是私營的小型國際社)來說還是有一定的誘惑力,由于監管不足,卷款潛逃事件很難避免。而且一旦出現此類事件,游客也很難保障自己的利益。比如,前段時間一旅行社將日本線路承包給了個人來做,游客從日本回來后發現該人已經卷走“保證金”不知蹤影了。
問:為了保障游客的利益,避免同類事件的再次發生,有旅行社現在已經開設了銀行“第三方托管”保證金的業務,能否介紹一下呢?
答:據旅行社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業務最早出現在2007年底,在2008年春節的出境游團隊中率先有游客試行,經過了接近一年時間的推廣,該項業務的優勢越來越為人所熟悉和接受,該項業務的使用量也由原來剛推出時,占出境游保證金交納人數的10%上升至30%。
問:銀行托管出境游“保證金”具體是如何操作的?
答:據介紹,整個流程是建立在銀行、旅行社和游客的三方協議之上:首先,游客在出游前,與銀行和旅行社簽訂協議,指定由銀行代替旅行社保管游客在出境游期間的保證金;第二,游客出游期間,銀行將凍結整份保證金;第三,游客歸來后,旅行社書面通知銀行,即可將游客寄存的保證金解凍,操作方式有點類似于股票市場的銀行“第三方托管”。
問:這樣的“保證金”托管方式,對于游客和旅行社而言,有什么好處?
答:這樣的“保證金”寄存方式,對旅行社和游客都好處多多,對于游客而言,首先,由銀行提供專業的資金監管方式,最有效地保證資金安全;第二,游客出行的同時,保證金的利息可以如常打入賬戶,確保收益無損失;第三,在瑞典等一些地方,在簽證的時候需要提供一定金額的資金證明,辦理這項業務,就可以將一筆資金同時作為資金證明和“保證金”,自動轉換;第四,“保證金”托管方式作為一項新業務,部分旅行社會為采用此業務的游客提供一定的優惠;第五,辦理手續簡便快捷。而對于旅行社而言,由銀行代為保管資金,就可以有效降低資金轉存的風險,避免挪用資金的嫌疑,現在旅行社都會首先建議交納出境游保證金的游客采用銀行托管的方式。